角質形成細胞癌,包括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是美國最常見的癌癥類型,每年診斷出約 540 萬例病例。盡管死亡率低,但角質形成細胞癌與治療和醫療保健費用引起的嚴重醫療問題有關。因此,需要新的生物標志物來幫助識別有患角質形成細胞癌風險的患者。在《癌癥研究》雜志上在線發表的一篇新文章中,莫菲特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證明了皮膚人乳頭瘤病毒的存在與鱗狀細胞癌的發病率之間的聯系,并確定了可能導致疾病發展的感染的關鍵特征。
與角質形成細胞癌發展相關的生物標志物的鑒定是疾病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可以查明癌癥風險較高的患者,并有助于促進個性化的預防策略,例如更頻繁或專門的皮膚癌篩查。以前的研究表明,皮膚 HPV 感染也可能與角質形成細胞癌的發展有關。然而,這些研究有幾個局限性,不是結論性的。
“與已知會導致宮頸癌、頭頸癌和肛門生殖器癌的粘膜 HPV 類型不同,皮膚 HPV 類型在癌癥發展中的作用不太清楚,”首席研究研究員兼副中心主任 Dana Rollison 博士說。莫菲特的數據科學。
Moffitt 研究人員想要分析皮膚 HPV 對角質形成細胞癌發展的潛在貢獻。他們研究了過去和最近皮膚 HPV β 和 γ 型感染的生物標志物,以及最近的紫外線照射。
研究人員招募了 1,008 名 60 歲或以上的參與者。參與者采集了血液、眉毛和前臂皮膚拭子,并分析了皮膚 HPV 的存在?;颊呙?6 到 12 個月接受一次全身皮膚檢查,并監測新的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的發展中位數為 792 天。
結果表明,基線時β-HPV的存在,尤其是皮膚拭子中,顯著預測了鱗狀細胞癌的發展;然而,β-HPV 抗體的存在表明過去的 HPV 感染與鱗狀細胞癌無關。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在皮膚拭子中發現的大多數 β-HPV 類型并不存在于最終發展起來的鱗狀細胞癌腫瘤中。此外,他們發現不到 5% 的鱗狀細胞癌腫瘤含有 β-HPV 類型,但與不含 β-HPV 的鱗狀細胞癌腫瘤相比,含有 β-HPV 的鱗狀細胞癌腫瘤在紫外線皮膚損傷區域發生的頻率更高,這表明紫外線暴露和 HPV 可能以協同方式促進鱗狀細胞癌的發展。
標簽:β皮膚HPV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